2012年6月11日

女媧遺骨

女媧遺

山西女媧像下人骨 為女媧遺骨

山西吉縣人祖山媧皇宮女媧塑像下發現人骨,經北京大學碳14(C14)同位素測定,人骨的年代距今約6200年前,搭配明代書墨題記,被專家認定可能是傳說中史前三皇時代的女媧遺骨。

根據中新社、新華社等今天報導,吉縣2日至5日召開人祖山考古文化旅遊鑒評聽證會,中國大陸國家文物局原副局長張柏、北京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李文儒等23位考古、歷史、神話和民俗專家在考察人祖山發現後,形成上述共識。

女媧遺
▲山西吉縣人祖山媧皇宮女媧塑像下發現人骨,經北京大學碳14同位素測定,可能是傳說中史前女媧遺骨。(黃河新聞網圖片)

報導說,位於黃河中游的人祖山,歷代廟宇多達200處,其中最富盛名的是建有媧皇宮和伏羲皇帝正廟的人祖廟。

但是,大陸因毛澤東發動文化大革命後,毀棄中華文化,對遺跡保護不力,媧皇宮也在1984年遭人破壞。

報導指,媧皇宮遭人破壞後,大陸考古工作者就在女媧塑像下發現遺骨,包以黃綾,盛於木函。木函上墨書寫道:「大明正德十五年(1520年),天火燒了金山寺,皇帝遺骨流在此,十六年上樑立木…皇帝遺骨先人流下」。因此,明代人的墨書記載,把這份人骨遺骸稱為「皇帝遺骨」。

從媧皇宮遭人破壞後相隔27年,大陸考古工作者直到2011年8月至10月9日才對人祖廟進行「搶救性」整理,除發現戰國、漢唐、宋元、明清到民國的遺物291件(套),並在媧皇宮積土中找到人骨、木函殘片和距今2100到900年作為祭品的動物骨骸,並被認定為中國目前發現最早祭祀女媧的考古遺跡。

專家認為,在中華民族史前漫長的母系社會中,女媧首先是原始氏族的稱號,同時也成為氏族首領的名字,不會只有一個女媧,可能是一代又一代的女媧產生。

專家指出,木函題記中「皇帝」之說可能是某代或最後一代女媧,是後人對母系社會首領女媧崇高地位的追稱。這次經過碳14同位素鑑定年代後,在積土發現的人骨無疑就是明朝人認為的「媧皇」遺骨。

大陸媒體報導認為,「皇帝遺骨」和其他考古發現,為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填補了上古無文字記載的歷史斷層,也為吉縣人祖山區域是中華婚育文明、農耕文明、八卦和古代曆法起源地之說提供了實物佐證。(中央社)1010610

女媧遺骨 原文: 山西女媧像下人骨 為女媧遺骨

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, Blogger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