鐵匠鑄劍 郭常喜精兵器藝術
中央社 – 2014年6月2日 下午2:22
(中央社記者王淑芬高雄2日電)13歲開始打鐵磨刀,學習打造刀械農具,近60年與刀器為伍的日子,郭常喜練就了一身耐熱、耐旱的功夫,近年以鑄劍工藝揚名。
小學讀到3年級就輟學,跟隨阿公、父親打鐵,高溫打鐵辛苦的學徒生涯,讓郭常喜練就一身硬功夫,也成了刀劍專家,不僅一眼看出刀劍利刃的好壞,要求刀器要能砍銅斷鐵、削鐵如泥,還要兼顧工藝。
郭常喜對刀器品質的要求讓他的聲名遠播,也陸續有風聞他打鐵鑄劍聲名的老外前來拜師學藝。
加拿大籍青年「石川」(英文本名Rhett Peterson)慕名郭常喜精湛的刀劍工藝,越洋求助友人來到茄萣小漁村與郭常喜練起打鐵磨刀的工夫。3個月來,石川與郭常喜天天在火爐前打鐵、拋光刀鋒。
石川說,「在火爐前打鐵是很辛苦的工作」,天天揮汗如雨,不過他希望能習得鑄劍的基本工法,「絕不能入寶山空手而回」。
60年前,郭常喜當學徒從打製鐮刀、鋤頭等農具做起,當時農業社會,靠打製農具有不錯的收人,民國80年後,工業化的社會,農業被自動化生產取代,郭常喜的鐵匠生涯一度受到很大的衝擊。
不過他改以精湛的打鐵工法打造更好的刀器;過去1把新台幣17元的菜刀,他用更精湛的打造方法,讓刀器更鋒利耐用,如今郭常喜打造的優質菜刀,好的1把超過兩萬元,訂單不斷。
「這把菜刀經過千錘百煉、可以削鐵如泥」。郭常喜驕傲的展示他打造的優質菜刀,拿來削斷1公分直徑的鋼索,而且還用龍柏木質做手把,讓菜刀除了實用、耐用,更富含質感與工藝。
郭常喜最厲害的是他研發多層摺疊花紋鋼製法,將鋼鐵在攝氏1400度高溫下來回不斷搥鍊,於刀身形成花紋,更添加刀器的質感與身價。郭常喜千錘百鍊刀劍呈現的花紋工藝,讓他拿到多個專利,也贏得了讚賞和口碑,聲名遠播,不少收藏兵器、刀械、電影道具,還有廟宇供奉神明的兵器,都出自郭常喜的手。
近年,郭常喜專攻刀劍兵器工藝,還收藏刀械古文物,他成立兵器藝術文物館,昇華刀器技術,也深化他的鑄劍藝術,不管是刀槍劍戟還是斧盾,他的工藝縱橫中西古今,他能暢談干將、莫邪劍的來由,也能辨識埃及古刀和土耳其彎刀的功能。
做一把好刀,郭常喜說「熱處理過程」最重要,所以他在火爐前寫下「千錘百鍊出好刀、打鐵也要自身硬、德要為先藝為本、商用家用都很好」的勵志語彙,惕勵自己。
郭常喜的成就沒有影響到他搜藝求精進的腳步,即使已近70歲,每天一大早仍舊燒爐打鐵,一身淋漓的汗水就像沖澡一樣的濕透。
他指著牆上一張張與外籍買主的合照,似乎已忘了滿身淋漓的汗水,高興的說著輝煌的故事與還要趕工的訂單。郭常喜說「好的成品讓我快樂」;尤其還收了多位老外學徒,讓他光彩。1030602
菜刀削鐵如泥 1把飆價2萬元 原文: 鐵匠鑄劍 郭常喜精兵器藝術